精品主題,實戰(zhàn)科普,最新行業(yè)熱點話題,隨時掌握云上咨訊。
對于微信訂閱號,微信官方始終處于一種糾結的心態(tài),之前為了遏制其推送頻率和營銷用途,不斷限制消息傳遞的速率和打開頻次,而后期又在訂閱號的發(fā)展策略上朝令夕改,放寬訂閱號的申請標準和開設數量,這給外界模糊的傳達出一種訊號:微信訂閱號似乎迎來了發(fā)展的機會,得到了官方的認可。
其實對于12月份微信官方對于訂閱號的松綁政策,各位朋友沒必要過分解讀,畢竟在我看來,訂閱號的媒體屬性短時間內仍然無法得到正視,因為對目前的微信來說,媒體屬性仍然是其發(fā)展的避開點,之所以會松綁,是因為從數據來看,訂閱號的開設數量和影響力都有明顯的下降,放寬要求也是為了訂閱號能夠保持住現有的發(fā)展態(tài)勢,以便后期讓微信利用。那么我們不禁要問,現在做訂閱大號還有前途嗎?它給與自媒體的發(fā)展幫助到底有多大?
或許在我看來,短期內訂閱號的發(fā)展未必會隨著官方態(tài)度的緩和而出現再一次的上漲。因為在朋友圈中,馬太效應的分化極大打擊了草根訂閱號的運營熱情。明星大號動輒就數百萬的粉絲,而草根訂閱號基本上都徘徊在4位數以下,更多的是幾百的訂閱用戶,如此懸殊的差距讓很多草根訂閱號無法持續(xù)不斷地提供高質內容,更關鍵的是在目前的情況下,除非重金砸廣點通,或者使用其他特殊的推廣方式,沒有原創(chuàng)能力的草根賬號已經很難出頭。至于賬號之間的互相推薦,只在意見領袖所運營的賬號當中有用,草根賬號之間的推薦已經很難達到大批量增加粉絲的目的。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宣告了草根要想運營訂閱賬號,除非有資源的支撐,否則很難有所作為。
其次,官方雖然對訂閱號的申請標準進行了下調,但對于推送消息和頻次的限制仍然沒有改變,可是面對著微信如此之高的打開頻次,每天在內容推送上捉襟見肘,難免會讓很多自媒體無法在內容上大做文章,長期以往必然會造成中小訂閱號發(fā)展上的乏力。微信凈化分享環(huán)境,淡化媒體屬性的確可以讓自身在產品把控上有更多的投票權,但是先打擊后扶持的手段未免也有些過于激進。而且這種純粹為了淡化媒體屬性的做法未必妥當,互聯網信息分享看重的就是快、準、精。微信擁有龐大的用戶基礎,限制推送頻率顯然就是自廢武功,無法讓訂閱號在內容上做到更有競爭力。而這才是諸多訂閱號紛紛逃亡的真實原因。
當然朋友圈的存在對于訂閱號也是一種極大的挑戰(zhàn)。我不知道大家在閱讀時會按照怎樣的順序,就我個人而言,我首先會看朋友信息,其次是朋友圈好友的動態(tài),最后才是訂閱號內容。而現在訂閱號的推送信息被折疊,我就更是鮮有機會閱讀好自己訂閱的內容。更何況,朋友圈超高的分享人氣會直接減弱訂閱號的存在意義,因為很多不同類別的內容都會通過朋友圈進行傳播,大家在這個環(huán)境中進行閱讀就會很難再跳出生態(tài)圈進而選擇其他閱讀內容,而且隨著朋友圈各種分享功能的完善,訂閱號本身的競爭力將會進一步得到弱化,到那時訂閱號的內容或許會被分流成若干片段進而在朋友圈中傳播,但是真正的訂閱推送內容卻鮮有人問津。
就目前我個人的判斷來講,微信訂閱號不會成為微博那樣的信息流傳播工具,這取決于產品的存在形式,因為微信訂閱號并不是傳統(tǒng)意義上的信息源,它更像是一個個精細垂直的閱讀平臺,如果算上評論、點贊功能,就更像移動端口的博客,它的存在很多時候借助的是大家的閱讀習慣,一種獲取信息的需求和對于定制內容的關注,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,訂閱號要想得到更長遠的發(fā)展,除了寄希望于微信官方態(tài)度的緩和,還需要培養(yǎng)用戶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。而這種習慣要想養(yǎng)成就一定要從文章內容和閱讀群體構成上做功夫。因為從諸多操作實例上看,真正愿意長時間看訂閱號內容的都是某些專業(yè)領域的從事人員(娛樂賬號除外),做好這部分人群的細化和夯實是訂閱號下一步發(fā)展的關鍵。
當然對于訂閱號,我還有一個其他的建議,在時下信息被不斷簡化的今天,自媒體人或許沒有必要孤注一擲,將其所有的精力和資源都放在訂閱號的運營上,放低要求,將訂閱號切實打造成一種行業(yè)名片,利用訂閱號做前期產品抑或內容的鋪墊,或許是目前較為理想的一種經營模式。畢竟從很多層面上講,現在的訂閱號徒有用戶基礎,卻缺乏推廣渠道,長時間消耗于此對于運營者本身來講未必就是一種理性的做法。
對于微信訂閱號如何運營和發(fā)展,我想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。但我覺得,從目前的態(tài)勢來看,訂閱號未必就是下一個盈利的紅海,大家要區(qū)分好經營上的側重點。